位于沛县龙固镇的徐州恒辉编织机械有限公司,近日收到工业与信息化部颁发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证书。作为“土生土长”的非公有制企业,该公司“高性能特种编织物编织技术与装备”和“特种编织技术与装备”项目,此前分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
“小到只有头发丝四分之一粗细的血管支架,大到深海巨浪里的‘定海绳’,都能够最终靠公司制作的设备准确‘编’出来。”恒辉编织公司总经理韩年丰介绍,从鞋带、渔网等传统产品的编织,到飞船返回舱回收救援、深潜器安全防护与通信等特种场景的应用,企业从始至终坚持走产学研用转型创新之路,推动产品不断迈向高端。
在沛县还有不少类似恒辉编织的企业:传统铝轮毂生产企业江苏珀然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建设行业第一条高吨位全自动直锻铝车轮生产线,成为省级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工厂,入围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江苏润鹏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从生产传统铸造配件到机床的转型升级“三级跳”,跻身高新技术企业行列……
这是沛县探索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新路径,不断向工业强县跃升的一个个缩影。“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一定要通过改造升级让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活力。”在沛县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郑存看来,传统产业是沛县发展的“家底子”,创造了规上工业六成的营收、七成的利润。为此,沛县以“智改数转网联”为牵引,慢慢地增加技术改造、深化数字赋能,推动传统产业向新而行、向绿而进。
沛县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昔日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转型发展需求迫切。如今,在紧抓传统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同时,沛县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全县“2+3”优势产业之首,打造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增长极,光伏产业实现由无到有、由有到强、由单一产品向全产业链的蝶变,一批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陆续并网发电,一批电池片和电池组件项目落地见效。
距离龙东煤矿不远处,困扰当地群众多年的近6000亩采煤塌陷地,“摇身一变”成了上海大屯能源光伏发电项目基地。放眼望去,一排排光伏发电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水面碧波荡漾,构成一幅“农光、渔光、风光”相融合的老工业转型绿色画卷。中煤江苏新能源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曹明波介绍,该项目规划建设容量263MW,全容量并网后,平均每年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能3亿千瓦时。
昔日塌陷地催生“阳光经济”,成为沛县绿色能源发展的生动注脚。在今年沛县新上的112个项目中,新能源项目19个,上半年全县新能源、新型铝材产值累计达66.7亿元。
如今,随着中润光能、鑫宇光伏、华东光能等绿色能源重大产业项目不断入驻,并陆续投入生产,沛县形成一条从切片、电池片、电池组件生产到光伏电站建设的光伏产业链。目前,全县新能源装机总量达100万KW,年发电能力14亿千瓦时,其中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95万KW,年发电能力约12亿千瓦时,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沛县县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微山湖地区新质生产力高地,并强调要积极培育未来产业。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沛县不断为未来产业搭平台、拓场景、育产品。
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趋势。新氢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自去年落户沛县经开区以来,始终致力于氢能工业车辆发动机系统研发和生产。
“只需0.3公斤氢气,就可让一辆3吨级固态金属储氢叉车持续工作1小时,费用不到9元;同等工作时长下,柴油动力叉车要消耗3.3升燃油,费用约25元。”新氢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王志强和记者说,将氢能转化为电能驱动,来源于叉车座椅下方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电堆,企业每年能生产1万套电堆、5000套系统,让氢能工业车辆的应用更为安全、稳定、高效。
新氢动力自主研发的各型号氢燃料发动机系统,主要使用在于氢能叉车、氢能观光车、氢能拖车、氢能重卡、氢能环卫车等。王志强表示,作为国内首家将固态金属储氢技术应用于叉车并实现批量化应用的企业,企业将借助沛县氢能产业优势格局,搭建务实、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示范应用场景,助力徐州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以未来产业赋能产业未来,沛县经开区融合当地丰富的氢源优势,建起氢能动力产业园;沛县正围绕上游制氢、中游储运、下游应用,一体化推进工业副产氢和光伏制氢项目,布局具有当地特色的氢能产业链格局,打造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应用示范县。(张涛 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