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纺机·第三届中国棉纺织科技大会成功召开
时间: 2024-06-12 04:39:26 | 作者: 棉纺梳理板块
12月12日,“天门纺机”2023年中国棉纺织科技大会在武汉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纺织行业领导、科技工作人员、研究学者、企业家、技术专家等近400余位代表齐聚一堂,一同探讨在当前环境下棉纺织科学技术创新的未来发展。
本届大会由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全国棉纺织科技信息中心、武汉纺织大学联合主办,湖北天门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冠名,立达(中国)纺织仪器有限公司、日照品特裕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日照裕华机械有限公司)、武汉裕大华纺织服装集团有限公司协办,《棉纺织技术》期刊社、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棉纺织专业委员会、湖北省纺织工程学会、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徐卫林,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董奎勇,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周开斌等来自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各地方协会、学会、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的领导和专家等出席了此次会议。
12日上午的开幕式由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景慎全主持,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董奎勇、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周开斌、全国棉纺织科技信息中心主任/《棉纺织技术》期刊社社长王杨俊、湖北天门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焦伦进分别为大会致辞。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董奎勇在致辞中提到:2023年接近尾声,受外部环境复杂的影响,我们行业产销形势较上年总体上更显严峻,特别是国际市场的压力较往年显著增大,行业运行呈现出强预期弱现实的特点,企业效益有所下滑,但是在国家稳增长扩内需这种政策协同的发力的支撑下,市场需求较上半年有小幅的好转,行业的主要经济指标累计降幅逐步收窄。但棉纺行业经济运行恢复的基础有所巩固,高水平发展的积极因素、韧性强潜力大的基本面始终没有改变。
董会长还向与会嘉宾分享了今年8月份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政纲要》对新形势下的纺织科学技术创新工作提出了新方向和新要求,并提出几点意见:棉纺织领域下一步必须要通过持续有效的科学技术创新,才能保持产业地位的强大与稳定,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同时也适应并引领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提升产业本身的持续发展水平;现代化产业体系必然包括创新性强、技术先进、转化效率高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下一步要继续坚持四个面向,围绕建设纺织科技强国的国际竞争优势,保障棉纺织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特别要充分的发挥科技型的骨干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在新的形势下,一方面要加快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的抢夺问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水平,另一方面更要与世界第一的产业规模利润相匹配,形成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引力场。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周开斌介绍了湖北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状况:湖北省棉纺织产业优势突出,2022年营业收入1533亿元,同比增长8.4%,占整个纺织服装产业的45.6%。纺织服装产业是湖北省的传统支柱产业,目前已形成了多个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纺织服装特色产业集群,全省纺织服装产业逐步呈现出协同发展、错位竞争的产业态势。湖北还拥有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代表的纺织领域顶尖高等院校,为湖北省及外省地方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湖北省委省政府格外的重视纺织服装产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将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列入省九条新兴特色产业链之一。周厅长热情邀请专家学者关注湖北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湖北棉纺织行业的发展。
棉纺织是中国近现代工业体系的源头,是积淀深厚的基础产业、开放合作的全球产业,也是传统产业中科学技术创新的基础性引领性产业。树立共同体意识,面向未来加强科技融通与转化,需要科技工作人员、科技型创新企业、科技服务机构协同一致一起努力,中国棉纺织科技大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全国棉纺织科技信息中心主任/《棉纺织技术》期刊社社长王杨俊在致辞中分享了关于科学技术创新及行业科技共同体建设的思考,他提出:棉纺织产业关注纺织基础研究,加快产出原创性、突破性、引领性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将有利于在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基础同时打赢关键技术攻坚战。新的发展阶段,棉纺织企业要聚焦时代变革,关注市场需求,围绕尖端性、前沿性领域超前部署,聚焦纺织相关生物经济,大健康医用纺织、生态纺织,关注创新原料、人工智能、数字信息、智能装备、等前沿技术方向,努力延展棉纺产业科技边界,开辟棉纺织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湖北天门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焦伦进表示:本次大会的主题“科技、融通、聚变”是行业现状的精准描绘,如何利用科技推动棉纺织行业发展,企业自身如何求生存、求发展是摆在所有企业面前的共同课题。天门纺机作为并条机的专业生产厂商,在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把技术创新作为工作的重点。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是纺织行业时间提档升级的发展趋势,智能化、信息化更是发展的新趋势,我们应该通过加强技术管理和技术创新来化解纺织企业的危机,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徐卫林在本次大会开幕式上作《纱线结构的演化与创新》主题报告,从纱线结构的演化、纱线结构的创新、纱线结构的未来三个方面做了精彩分享。关于纱线结构的未来,徐院士分享了通过改变有机/无机纤维复合设计出特种纱线、通过改变纤维组分设计出不同功能特点的纱线两个未来发展趋势。公司能够通过改变有机、无机纤维复合设计出特种纱线,通过改变纤维组分设计出不同功能特点的纱线,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纤维实现绿色环保“亲肤”纱线生产,同时亟需利用废弃资源实现低成本、循环经济的纱线生产技术。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江南大学原副校长高卫东代表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棉纺织专业委员会在会议现场发布了《2024棉纺织工程领域技术需求与展望》:纤维高速优质梳理技术、多组分纤维精细混合技术、浆纱经轴张力单轴控制技术等促进优质高产的技术,高品质纺织品、功能性纺织品、智能纺织品等高端产品,少人化技术、自动配棉及上包系统、半制品质量在线监控技术等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节能节气技术、少浆易退浆纱技术、废纱(布)循环利用技术等绿色生产技术等。
本次大会主题报告分为“科技与前言”“自强与回顾”“学术与应用”“技术与创新”四个内容板块,包含棉纤维、莱赛尔、聚乳酸等纤维的开发与创新应用,牛仔纱线、色纺纱线、功能性纺织品的产品创新,从原料技术应用到设备绿色智能,从新材料应用到纺织工艺技术的融合创新,围绕行业科技体系建设发展与实践,关注行业全方位技术推动与影响,助力纺织行业科技高质量发展。
在全球棉花市场上,中国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经济、政治与环境都在影响棉纺行业的发展,香港理工大学纤维科学与技术讲座教授王训该的报告题目是《棉纺织面临的全球挑战》,他从全球角度为我们分析了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碳排放、新疆棉禁令等因素对棉纺织行业的影响。
十四五时期,行业进入新赛道、新动能、新优势的高水平发展期,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主任/教授级高工王玉萍在报告《纤维新材料:技术创新与发展的新趋势》中提到:功能性纤维材料向轻量微型化、多功能化、模块集成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以提升纤维材料的性能;纳米纤维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融合将产生体积更小、集成度更高、更加智能化、功能更优异的产品。绿色、低碳的纤维新材料技术及产业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追求经济目标的同时,更看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公共健康等社会目标。在双碳目标下,低碳消费将成为下一个消费升级的风口,成为一种新时尚。未来,商品的碳排放信息可能会向食品的营养成分表一样强制公开在商品的醒目地方。
作为并条机的专业生产厂商,自从天门纺机大力推广双眼自调匀整并条机以后,棉纺企业纷纷响应,纱线质量明显提升。天门纺机倡导的“并条工序全自调匀整”理念得到了慢慢的变多客户的应用和认可,湖北天门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文峰的报告《并条工序全自调匀整研发技术应用及发展的新趋势》从研发背景、研究内容、技术成果和未来发展的新趋势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同时强调天门纺机“智并联”理念是并条产线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
色纺纱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中国大陆生产,至今已有30多年的时间。随着纺纱技术慢慢的提升,色纺纱产品也经历了从少到多,从粗到精,从单一品种到多品种的发展阶段。在华孚、百隆等优秀企业的引领发展下,我国色纺纱产能已具有世界一马当先的优势,产能占全世界的80%以上。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江南大学原副校长高卫东在报告《色纺技术与色纺产品创新》中介绍了色纺技术的发展现状,企业如何开发色纺产品以及色纺纱终端产品的应用。
近年来,裕大华集团抢抓发展机遇,淘汰落后产能、压减冗余人员,更新智能化装备,向产业链后端延伸,向价值链高端转型,初步形成了从原料、纺纱、织造、印染到服装的完整产业链布局。武汉裕大华纺织服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的报告《百年裕大华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与纺织科技驱动企业创新》,分享了裕大华近年来在智能工厂建设、产学研合作、绿色工厂实践等方面的经验。
稳健医疗从单一的医用耗材生产公司发展成为以棉为核心原材料,主要是做棉类制品的研发、生产、销售,覆盖医疗卫生、个人护理、家庭护理、母婴护理、家纺服饰等多领域的大健康领军企业。稳健医疗董事长/全棉时代创始人李建全的报告《产品创新是实业企业生存之道》的报告详细向我们分享了企业在科技驱动与产品创新、品牌发展方面的先进做法,结合稳健全棉创新经验总结出创新的方法论,他认为,棉花不仅舒适、而且生产不需要任何化学添加,符合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同时也不排放污染,还能改善环境。这样舒适、健康、环保的产品,没理由不被市场接受。
开发和高效生产创新纱线,需要坚实的装备技术支撑,立达致力于全球领先的纺纱技术及高效可靠的纺纱装备,为纺织公司可以提供贯穿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服务。立达(中国)纺织仪器有限公司立达喷气纺产品经理沈浩作了题为《喷气涡流纺纱的特点和应用》的报告,沈经理介绍立达最新一代喷气纺纱机J 70今年6月份的米兰纺机展上推出并在11月上海纺机展展出,其高效、灵活、经济的特性让J 70到达了喷气纺纱的新高度。
我国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牛仔面料的第一大生产国,牛仔服装风格独特、种类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作为单一类别的服装产品,牛仔服装具有数量较大、所含纤维较为简单,具有广泛实用性等显著特点,使得牛仔行业具备实践循环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前提和基础。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覃小红的报告《新型牛仔纱线开发及牛仔生产的基本工艺创新》中提到突破牛仔面料的高品质和绿色制造是牛仔行业的重点发展趋势,实现绿色短流程高效染色是牛仔制造业的发展的新趋势与客观要求。
新型纤维材料进展技在棉纺行业的应用如何,西安工程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孙润军在报告《新型纤维材料在棉纺行业的应用》中分享了三点常规的纺织品功能性开发的途径:一是采取某些特种纤维和功能化纤维,开发生产拥有相对应功能的功能性纺织品。如抗菌纤维、阻燃纤维等功能纤维为原料,开发的新型复合功能纺织品;二是对纺织品进行功能性整理,即对纤维、纱线及织物成品采用整理剂对其功能整理、涂层或改性等后整理方法,赋予产品所需的功能;三是采用具有高性能如超高强、高模、耐热等纤维材料,开发拥有相对应功能特殊用途的纺织品,如用芳纶生产防弹衣、耐高温服等。
纺织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不仅体现在纱线风格时尚化,产品研究开发多样化,还体现在智能和省工高效上,单锭监测与粗纱自停装置通讯的稳定性,对实现减少用工,减少相关成本至关重要,是项目取得成效的关键。品特裕华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永龙为大家带来《智能化产品在纺纱中的应用》的报告,介绍了单锭监测在实际纺纱中应用分析。
发展智能可穿戴技术是强化我国老龄人口主动健康的重要手段,对于占领全球科学技术竞争高地,助力“健康中国2030”国家发展的策略具备极其重大的意义。随着智能化融入到我们正常的生活的所有的领域,发展柔性智能产品开发成为纺织领域的新的热门话题,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系主任何崟带来报告《柔性智能纺织品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围绕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科技类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方面的探索,为我们开发柔性智能穿戴装备提供了有益借鉴。
在“双碳”战略目标下,符合可持续发展高分子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受到愈来愈普遍的重视,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特别是聚乳酸具备优秀能力的生物可降解性、力学性能以及加工性能,提高了聚乳酸材料在不相同的领域内的应用潜能。安徽华茂纺织染整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叶葳在报告《生物基新材料聚乳酸纤维开发应用》中提到:PLA纤维具有降解环保、抑菌防螨、亲肤透气、保暖轻盈、难燃无毒和耐紫外线老化等优越性能。大范围的应用于服装、家纺、卫材等领域。在生产、应用过程中绿色、低碳、环保,是目前最具发展前途的“绿色纤维”。
服装设计离不开纺织品,纺织品研发离不开时尚流行趋势,东华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教授/博士生导师薛文良带来报告《纺织品创新设计——以花式纱线与面料为例》,详细讲解了纺织品设计以及花式纱线与面料设计应用的创新,他提到纺织品设计专业围绕“纺织品设计”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以“科技、时尚、绿色”为核心发展理念,基于消费者需求分析,通过纺织结构设计实现产品创新。
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高级工程师高延忠分享了《莱赛尔高支纱品种生产质量控制》的报告。纺制莱赛尔纱线,先要选用物理指标优质的原料,采用最佳的预处理方式,提高莱赛尔纤维的可纺性能和抱合力。生产上车前做好分梳针布型号、牵伸专件、卷捻专件等专件合理选用;工艺配置参数做好优选,如工艺速度、分梳隔距、牵伸隔距、牵伸倍数、粗纱捻系数等各项工艺参数等,选用做到有理有据,选择最适合工艺、纺纱形式。最后要注意控制好各工序温湿度,从多方面入手才能降低纱疵,使成纱各项指标达到较好水平。建议备有突发情况工艺预案;及时有效地发现并解决出现的不正常的情况;及时记录各工序生产和质量情况,并总结经验,归纳整理不足之处,实施档案管理为再次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纺织行业面向绿色低碳转型和夯实可持续纺织强国发展是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必由之路。浙江正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山东正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满孝颐在报告《关于差别化纱线发展的新趋势的若干思考》中分享:新型纤维的应用,使得行业的新原料纱线的占比逐步的提升。随着更多的企业寻求产品突破,采用新型纤维如莱赛尔、功能性纤维等,相应的差别化纱线产量会大幅的提升。新型纱线满足了终端消费者对于各项功能的需求,如抗菌、吸湿排汗、保暖等。创新融合、绿色转型是未来差别化纱线的产品发展趋势。
制造业数字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关键还需要有个“大脑”。广东匡敦科技有限公司数智转型副总监杨刚介绍了基于全产业链的纺织服装数智化解决方案,包括管理咨询、人员培训、系统开发和软硬件集成等。“我们的系统开发来源于纺织服装的生产,同时又应用于生产。”杨刚介绍,该公司研发的纺织服装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可让生产工序和进度透明化、数据化,给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夏治刚带来报告《摩擦纺技术创新及功能纺织品开发》,介绍了摩擦纺纱机的纺纱原理,摩擦纺纱技术的优势以及研究现状;详细的介绍了摩擦纺纱在智能可穿戴纺织品、个人热管理纺织品、智能防护型纺织品方面的应用。
大会期间,特设了棉纺织科技成果与科学技术产品展,总结推广纺织产业链企业、高校院所等在科学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方面的典型成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本次大会内容丰富,聚集来自不相同的领域、不一样的行业及不同专业技术人员相互交流碰撞观点,展现了包容性、多样性的强大力量,体现出纺织行业科创的强大生命力与号召力。大潮激荡,逐梦同行。中国棉纺织科技大会将与行业同仁携手并进,推动行业融通、聚变!